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专题专栏 > 建设客家文化(梅州)生态保护实验区

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梅县竹板歌

时间:2024-01-29   来源:本网   【字体: 大 || 中 || 打印

      竹板歌是客家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,因说唱者以竹板击节伴奏而得名。竹板歌又称“五句落板”、“五句板”、“甲塞歌”,亦有称“乞食歌”、“叫化歌”。每条歌曲以五句歌词为一个段落,每句基本由七字组成,唱腔比较固定简单。它具有通俗易懂、形象生动的特点。演唱形式活泼多样,内容广泛,表演朴实,历来为群众喜闻乐见。2012年2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      竹板歌是梅县地区家喻户晓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,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,是可以寓教于乐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客家艺术。竹板歌可以由单人或双人说唱,也可以多人演唱,手执四块竹板即席说唱,不用伴奏,不用受场地和时间限制,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。它又可以谱成新曲上大舞台演唱,一人或多人表演。目前主要知名艺人有:汤明哲、罗小红等。其中汤明哲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的代表性传承人,在“竹板歌”唱腔方面有特色,有创新,成为一种流派,大家俗称“汤腔”。他已经出版竹板歌专著8本,竹板歌音像制品几十种。2002年中国曲协授予汤明哲“特别贡献曲艺家”称号。2004年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。

      竹板歌说唱在梅县客家地区有较长的历史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五句板唱本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、《梁四珍与赵玉粦》、《血掌印》等代表作;新中国成立初期有《城里有个大姑娘》、《万古流芳》;六七十年代有曾上京展演的五句板说唱《山村新风》,九十年代有获得全国群星奖优秀节目奖的《山嫂办宴》。